应用语言学系主持召开全国医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开发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0-05-27 点击数: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向,英语类专业学科建设逐步实现“特色化”发展,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需要开发建设优质的医学英语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学术及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推进全国医药院校(生物)医学英语专业和大学外语课程的实践与创新,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委托应用语言学系主办的“全国医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开发研讨会”于2015年12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

主会场的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应用语言学系主任郭莉萍教授和应用语言学系副主任魏继红副教授主持。首先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玥教授致欢迎辞,她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各院校能够分享经验,增进交流,拓展视野,共同探讨医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未来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的白永权教授和复旦大学的梁正溜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分别做了题为“我国医学英语的发展趋势”和“An Insight in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EMP Programs” 的主旨发言,白永权教授结合宏观政策导向和各院校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医药院校(生物)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各院校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大学英语将与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中有机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预测ESP必将成为医学英语未来发展的方向。梁正溜教授则从医学英语课程的设计、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解读了知识、语言和技能三者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递进关系,并介绍了他本人在复旦大学开设的社会医学英语等三门精品课程,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紧接着,台湾成功大学的邹文莉教授做了题为“Global Competence and English Benchmarking”的发言,她详细介绍了台湾成功大学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以及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力所做的努力。随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莉文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郭莉萍教授和中山大学的王亚娜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本校在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此外,研讨会分为两个分论坛,其中医学英语专业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620举行,公共英语分论坛在逸夫楼716举行。医学英语分论坛由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许瑾教授和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闫涛教授主持。重庆医科大学的王良兰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的闫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的张志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胡志兰讲师、南方医科大学的许瑾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John Davy 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奎晓凤教授分别就各自学校的医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和精品课程做了精彩报告。会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公共英语分论坛由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卢凤香教授和来自中山大学的王亚娜副教授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的顾萍副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健讲师、福建医科大学的齐辉副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的陈红锐副教授、台湾成功大学的陈慧琴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魏继红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的卢凤香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王恬讲师分别就医学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特色医学英语课程等进行了报告。与会同仁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各位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所院校的热烈响应,与会教师均表示这次会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次研讨,与会同仁分享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最后,郭莉萍教授做了简短的总结,本次会议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